四草濕地因泥沙淤積而形成的海埔新生地和鹹水湖,附近居民利用此地形,開發鹽田和魚塭,並種植紅樹林護衛海岸,除了已經絕跡的紅茄苳和細蕊紅樹外,其餘紅海欖、欖李、海茄苳、水筆仔都可在此看到,甚至擁有全臺最大的欖李生長區,而水筆仔是經人工復育而成的。 四草濕地範圍包含鹿耳門鷸鴴科生態保護區、北汕尾水鳥生態保護區及城西濕地特別景觀區3處。前2區為生態保護區,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9條規定,進入應經國家公園管理處之許可,區內部分舊鹽田已改善為自然感潮的鹽沼濕地。豐富的紅樹林植群,是眾多生物的棲息及候鳥度冬的重要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