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崁樓建於西元1653年,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的荷蘭人所興建,初名「普羅民遮城」,與安平的「熱蘭遮城」遙遙相對,互為犄角。熱蘭遮城為荷蘭總督的統治中樞,普羅民遮城則擔任行政與商業重鎮。 其建築由三座略呈方形的台座相連構成,每座台座上皆興建西式樓房。城牆採用紅磚與石材堆砌而成,接合材料則以糖水、糯米汁混合蚵殼灰製成,堅固如磐石。歷經三百多年,至今仍可見厚牆與拱圈等遺構。 赤崁樓歷經多次政權更替,建築樣貌隨之演變。它曾是荷蘭時期的西式城堡、清領時期的中式樓閣,也曾在日治時期作為陸軍醫院使用,今則轉型為歷史文物館,見證了數百年來的滄海桑田、時代變遷。民國七十二年(1983年),赤崁樓正式被內政部指定為第一級古蹟,成為台南歷史文化的象徵之一。